量子电子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经济观察:第二次量子革命来袭,中国已在第一

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兴起的起点上,中国已跻身第一梯队。这将是中国第一次有基础、有能力全面介入和参与的一次技术革命,中国也必将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中发挥重要作用。

众诚智库14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量子信息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长期居于国际前列;2020年在量子计算领域和量子测量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均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此前对媒体表示,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总体处于第一梯队,但美国的覆盖领域最全面,关键技术最领先,综合实力最强。

量子科技被称为“未来科技”,但已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众诚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彬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量子信息的理论基础仍是以量子力学为主的物理理论,其主要构成要素有量子比特、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等物理现象和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传统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加持,量子科技已经催生了诸多新的方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量子力学的原理上发明了晶体管、计算机、芯片等,引发了第一次量子革命。

王彬表示,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第二次量子革命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三大领域。

目前量子科技已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布局的重点,包括美国、欧盟国家、日韩、印度等在内。

据该报告,美国已经在量子信息技术全领域完成战略布局,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的学科建设,在应用技术层面以研发高性能计算系统为牵引,重点突出量子计算硬件设备发展,并均已取得了若干阶段性成果。

欧盟量子信息技术主要聚焦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器、量子传感器和量子计算机这四个细分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量子信息技术领域。2005年,中国正式步入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机、“墨子号”量子卫星、世界首条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等一系列项目标志着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不过,量子信息的产业化仍处于探索阶段。王彬表示,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起步较晚,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前沿成果,但距离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业落地仍有较远距离。

“由于大部分量子信息应用,尤其是量子计算的商用条件极其苛刻,量子芯片需要在极其严苛的条件下进行工作,所以给量子计算的推广普及造成了巨大阻碍”,王彬介绍。

此外,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仍然有待突破,现有的量子信息技术水平还无法为大规模实现消费者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云计算、量子传感网等未来量子信息应用场景提供有效支撑。

未来中国应如何抓住量子革命的机遇?该报告建议,一是加大对量子信息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二是加速推动量子信息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对量子信息发展的统筹布局;四是完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布局。

对于量子信息的产业化,王彬建议,完善行业相应标准、资质和认证体系,推动量子通信规模化推广进程;突破量子信息上游核心元器件及支撑设备制造;瞄准国防、金融、电力、医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提前布局,丰富应用场景。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会替代现有的通信、计算产业吗?王彬表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将会对传统通信和计算产生较大冲击,但是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通信和计算行业,其主要意义在于解决一些现有计算能力和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形成对行业的有效补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