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子"借力——"科学的今天 人类的未来"
观众参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
江淮大地,绿色盛装。美丽巢湖,碧波荡漾。
4月26日下午,位于巢湖北岸的安徽创新馆3号馆,“科学的今天,人类的未来”科技沙龙正在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量子”核心话题,智慧碰撞,指点未来。
作为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的重要专项活动,本次科技沙龙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等多位专家学者、党政部门及企业负责人赴会。
“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15万年。利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1秒。 ”潘建伟以浅显的语言解释着量子科学的威力。去年,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为了向“量子”借力,潘建伟及其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2001年,潘建伟在中科院和有关科教主管部门支持下,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安徽省、合肥市累计投入46亿元,用于量子创新研究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沙龙上,潘建伟通过身后大屏幕介绍,目前量子创新研究院正在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运行,初步凝聚了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相关优势力量。近些年,我省尤其是合肥市,既给政策,又给“银子”,全力以赴为“量子”创新发展赋能。
潘建伟介绍,未来5年至10年,可以实现数百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解决若干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的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如量子化学、新材料设计、优化算法等;未来15年至20年,将研发具备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可探索对密码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的应用。
随着“量子”领域创新的不断突破,来自合肥的“量子”之力正在加速集聚。如今,被称为“量子大道”的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聚集了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孕育了我国首家量子上市企业,正在启动的“量子铸盾行动”,将为100个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被称之为合肥“量子策源地”。
如今,走进安徽创新馆,除“一个量子”的故事,来自合肥京东方的“一粒沙子”、科大讯飞的“一个声音”等一系列源自江淮热土上的创新传奇,绽放着正疾驰在创新高速路上的安徽魅力。
“为来合肥创新创业的科学家们,开一张可兑现的‘支票'。 ”在科技沙龙上,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文松说,正在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的合肥,始终一如既往地鼎力支持科学家们,全力以赴做好科技创新服务。(记者 许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