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更新量子计算云平台架构
4月19日,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下称“量子创新研究院”)宣布国内最早建立、接入比特数最多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完成架构更新。
量子计算云平台新增“知识库”以及“答疑解惑”两大功能板块,结合原有的“量子计算实验”板块,构成了“知识”与“体验”结合的完整架构。
量子创新研究院量子计算云平台是目前国内量子比特数目最多的真实量子计算云平台,预留了更多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接口,目前已有五千多名注册用户在量子计算云平台上进行了万余次的相关量子计算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俊云教授表示,在量子计算飞速发展中有三大矛盾存在:第一,快读的量子技术发展和量子知识普及的矛盾;第二,高昂的设备投入和科研普及的矛盾;第三,复杂、高难度的技术和应用普及的矛盾。
对于第二点,李俊云教授解释,“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往往需要上亿元投入,这样高昂的投入是一般的学院小组难以具备的。而量子计算的研发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多的实验路径和技术难关需要大量的研究小组来参与加以突破。”
“这些矛盾的解决,可能通过量子计算云平台能够实现。”李俊云教授说。
早在2017年,量子创新研究院与阿里云就在国内首次宣布“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并于2018年接入了11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服务;2020年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升级至12比特;2021年2月在平台上线实验板块;4月19日,正式上线“答疑解惑”和“知识库”板块,完成整个云平台的架构。
“知识库”的设立目标是让用户了解全球量子计算的最新资讯,系统了解量子计算知识;“答疑解惑”板块能够让用户更直接地与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在这两大板块里,后续还将设立“专家工作室”、“量子计算设备厂家”等子模块,集合各界力量,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建设量子计算云平台。
李俊云教授指出,云平台的工作重心包括分享权威性的量子计算领域知识以及体验量子计算技术。平台主要服务三类用户:大众用户、科研用户、应用用户。
大众用户可以在云平台上了解基本量子信息知识,比如阅读平台上关于量子计算的资讯,与科学家进行在线互动等。
科研用户可以使用平台上最前沿的量子计算原型机进行科研,以节省科研时间和经费。
应用用户可以在云平台上亲身体验现代量子计算技术,从而与平台开发者共同探讨可能的、小范围的量子计算应用途径。
量子创新研究院表示希望量子计算爱好者、量子计算科研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加入云平台。未来云平台将全面开放,各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量子计算生态环境,推动量子计算知识普及、科研进步和应用探索。
“云平台现在完成了整个架构,而它内部的建设仅仅是刚开始。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承载我们的期望,在推动量子研究发展上做出努力,更希望平台上有更多的成果出现。”李俊云教授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