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科院开发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实现
“我刚到英国读博时,就决定将来回国,在全球量子技术发展中,中国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从十四五规划来看,中国量子技术也迎来了最好的时候。”说到四年前决定回国,34 岁的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强晓刚告诉 DeepTech。
2021 年 2 月 26 日,强晓刚以一作及通信身份发表 Science 子刊的论文,打破了光量子计算机无法编程的质疑,展示了光量子计算的实用化潜力。在该研究中,他和国防科大、中山大学等合作团队研发出一款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
图 | 可编程量子行走光量子芯片概念图(来源:受访者)
据悉,该芯片有望快速实现量子计算技术在数据库搜索、图同构问题等场景中的落地应用。这也是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成回国后,强晓刚的第二项标志性研究。
图 | 所使用的多粒子模拟方案的示意图、光子装置和实验设置(来源:受访者)
使用该芯片,强晓刚在 292 个不同图形上均已实现 100 个量子行走的时间步骤模拟,为验证芯片的可编程性他和团队做了三万多次实验。和常见芯片相似的是,制备方式也采用 CMOS 兼容硅光子学的方式,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论文标题为《在硅光子量子行走处理器上实现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Implementing graph-theoretic quantum algorithms on a silicon photonic quantum walk processor)。
图 | 相关论文(来源:Science Advances)
量子行走:向左向右都可以
现阶段的量子技术,依然受制于量子比特数目少、有效量子操作深度浅等问题。在 “带着镣铐跳舞” 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利用量子资源、并设计出搭载量子算法的、可编程的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装置,一直是该领域翘首以盼的事情。
而本次强晓刚的成果,正是一款有实用潜力量子装置。要想弄明白这款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先要理解量子行走(Quantum Walk),它对应着经典随机行走,比后者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
图 | 利用相关粒子进行量子行走的实验模拟(来源:Science Advances)
强晓刚举例称,经典随机行走好比一个醉汉走路,即无规则行走的路径。具体来说,在经典随机行走中,一个粒子围绕着一个离散空间随机行走,每行走一步它的方向和位移,都可用一个随机变量来标注,因为是随机的,所以该粒子是向左还是向右,均有一半的概率。
而在量子行走时,由于粒子会受到量子叠加、量子干涉等性质的影响,因此在单位时间内,粒子存在既往左、又往右的可能性。
在量子世界中,由于粒子遵循量子叠加、量子干涉等量子物理规律,粒子每 “行走一次” 的位移,具备着更多可能性。
这种特性让量子行走的速度,可以远高于经典随机行走,也使得它在加速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网络分析和导航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例如,量子行走可用于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及分析图形之间的相似性。
之前有研究人员使用集成波导阵列,实现多光子的量子行走;还有研究实现了量子行走的仿真模拟。但很多研究中的量子行走实验,受限于器件本身的光子线路结构,往往需要光子线路结构允许动态修改,才能观测到不同参数量子行走的变化。
图 | 基于量子行走的搜索的实验演示(来源:Science Advances)
完全可编程的硅光子器件:可实现量子行走全要素操控
而强晓刚的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芯片,除了可以模拟关联粒子的量子行走动力学,还能全面调控哈密顿量、演化时间、粒子全同性、粒子交换对称性等所有量子行走的重要参数。因此,基于该芯片的量子行走专用计算机有望在短期内诞生。
据悉,该芯片的尺寸为 11×3 平方毫米,芯片上包含纠缠光子源、可配置光学网络等部分,使用电学调控片上元件,即可对光量子态进行操控,这样便可实现量子信息的编码、以及量子算法的映射。概括来说,该芯片具有高集成度、高稳定性、高精确度等优势。
在功能演示上,强晓刚对该芯片进行编程运行,展示了顶点搜索、图同构等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