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子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建量子信息实验室,抢占世界“话语权”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这些产自“合肥”的量子领域科研成果,赢得了世界瞩目。

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正在合肥高新区积极推进建设中。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标是抢占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发展制高点,打造代表国家水平、承载国家使命的创新基础平台。

最新成果:在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研制方面有新突破

笔者从中科大获悉的最新消息:近日该校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军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25 GHz InGaAs/InP单光子探测器单片集成读出电路,该技术突破可使高速量子通信终端设备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探测器模块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以上,为未来研制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奠定了重要的器件基础。

据介绍,量子信息技术,是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2016年8月16日,由中科大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这一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果,奠定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目标: 量子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计划、投入巨资,把量子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的战略制高点,“第二次量子革命”大幕拉开。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安徽省将创建国家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如今,我国在量子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今年8月,“墨子号”提前顺利完成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任务﹔9月,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并首次成功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至此,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在量子计算领域,成绩同样突出。今年5月,潘建伟宣布,由该校主导研制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实验测试表明,该量子计算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倍,比人类历史上首台电子管计算机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100倍,创造世界纪录。今年10月,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开发的“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也正式上线。这是全球首个上线投用的基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凭借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和首款量子编程语言,公众可上网使用量子计算并编写自己的“量子软件”。

项目进展: 抢占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发展制高点

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核心区位于高新区,一期建设用地744亩,一期总投资70亿元。

笔者了解到,目前,“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已报国家部委。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合肥揭牌。目前,该创新研究院一期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到2019年实现全国优势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较为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布局。预计到2020年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据介绍,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是谋划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实安徽省与中科院省院全面创新合作协议的成果。研究院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建设,联合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开展协同研究,为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目标是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发展制高点,打造代表国家水平、承载国家使命的创新基础平台。

“创新”是合肥的“DNA”,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成立和发展,合肥在全国的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再一次提升。这个“国字号”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平台,产生一系列“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从过去世界第一台VCD的诞生到如今助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合肥在创新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步。随着合肥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还有更多原创性的成果将打上“合肥造”的烙印。

编辑点评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发展量子计算的目标是研制具有超越经典计算能力即“量子称霸”的专用或通用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