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子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实践路径研究以咸阳师

引言

地方师范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数量较多,大多由过去师范专科学校因教育大发展升格为地方二本院校。而在其理科类专业中均设有不同形式的电子类及相关专业,大多授予工科类学士学位。电子类学科属于一级学科,实践性较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不仅逻辑完整、形式丰富,层次鲜明,而且学分比例也比较大。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因为师范类的办学性质以及地方性等主要因素制约,实践环节始终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显著特征就是专业实践体系不完整、实践环节不完善、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弱。尽管这一观点已成为办学者和研究者的共识,为此提出了众多研究和实施方案,但是仍然局限在实践体系的局部,缺少普适性或可操作性。

电子类专业院校通常具备丰厚的理论基础,实践体系较为完整,实践环节层次性明显,且互为依托,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后,具备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这些都是以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各类丰富的实践环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支撑。而电子类高职院校虽然理论知识没有前者强,却在实训方面设置了大量的且与生产实际衔接的动手机会,因此实践操作技能方面更胜一筹。但是,属于本科的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尽管提出了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其理论基础与专业电子院校无法相比,又因缺乏电子实践资源作为实践环节的保证,因此在实践体系中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就表现为界定不明确、不具体、无客观实施标准,操作性较差,更不具备统一的实践模式。所以多年来,社会、行业对这一层次培养的毕业生认可度偏低,普遍反映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实践能力较弱。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在分析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办学存在突出问题的情况下,结合咸阳师范学院的师资和电子资源的实际提出一个可实现、可操作的实践体系思路和路径,供大家参考借鉴。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培养目标中,大多明确强调应具备电子专业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适应本地区电子专业领域的中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在此描述中,既不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能否适应地方社会需求值得深思和探讨。其实这样的表述也显示了此类院校电子专业办学难言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师资队伍难以满足专业实践需求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类专业大多为于物理教育学科,其师资背景多为物理学,无论从学科思想还是实践内容与电子专业差距甚大。物理学科的师资转型为电子学科,虽然两个学科之间有相通之处,但本质差异显而易见。物理学科强调学科逻辑的基础性、严谨性、顺序性,而电子学科则强调在一定知识背景下的组合性、应用性、实用性。在学科实践方面,物理学科注重学科方法的普适性、现象的实证性,电子学科则更注重学科方法的实用性、电路的多样性。电子类师资更多的是要求对电路器件性能参数、电路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的熟知,对单元功能电路特性的掌握,对电子应用领域的问题能用敏锐专业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专业背景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这些专业能力和经验都是物理类师资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经过培训解决。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资在专业实践各个环节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缺乏整体实践环节构建,难以有效支撑实践训练

层次丰富的实践环节是电子类专业最显著特征之一,而地方师范院校在构建实践体系、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无法按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专业实践训练,仅仅能满足专业基础类实验和部分专业必备的实验室实验,那些具有电子专业特征的实践环节,如电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电路板的制作等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和学生实践主动性、积极性环节的缺失,使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获得实质性提升,也使得专业失去了魅力。究其原因,主观方面是实践体系建设意识不强、整体实践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缺失且没有层次性,客观方面是地方师范院校可利用的电子资源严重不足,致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电子资源利用率低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效果较差的另一方面因素就是没能有效利用地方电子企业资源作为实践条件不足的重要补充。地方电子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总会引进一些最新电子产品,并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要用到电子领域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无疑为地方高校电子类专业跟随社会发展提供了的最佳认知机会,为专业实践环节提供了最新应用和技术手段。尽管教育部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以OBE 理念强调输出导向,但是地方师范院校观念相对滞后,并没有真正意识和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可以解决办学理念落后、资源相对不足、实践手段单一、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高校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而企业则要以新产品、新技术引领市场发展,因此两者有机结合、互为需求、互为推动。可是,地方师范院校没有抓住这一契机,校企仅为浅度合作,流于形式,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实习、见习任务,因而也就无法解决办学中实践环节单一、电子资源不足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专业水准和质量也就难以跟上时代变迁。